民以食為天。吃,在現代生活中,不僅是一種生存需求,更是一種讓人愉悅的舌尖享受。在我們大飽口福的時候,有一類人卻只能望美食興嘆。他們不是要減肥,而是吃不好、喝不好,有時只吃幾口就感覺飽了,他們就是——胃腸腫瘤患者。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臨床營養科主治醫師何智映科普了針對胃腸腫瘤患者營養治療的知識,幫助胃腸腫瘤患者快、準、穩地補齊所需的營養物質,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才能筑起堅固的抗癌防線。
“胃腸腫瘤疾病會影響人的食欲、進食量、消化吸收,導致體重下降、肌肉丟失、免疫力降低、身體虛弱?!焙沃怯辰榻B,有調查數據顯示,胃癌患者中營養不良的比例高達87%,惡病質的發病率高達65%-85%,是所有腫瘤中對營養影響最為嚴重的腫瘤。
胃腸腫瘤帶來的營養不良,絕對不只是讓患者體重下降,還會降低患者對手術的耐受力,導致傷口愈合緩慢,甚至增加疾病并發癥的風險,降低后續放化療的效果和耐受力,最終會延長住院時間和增加住院費用。
對于胃腸腫瘤患者來說,是否需要營養支持,關鍵在于學會識別營養不良的信號:近一周內平均進食量不足平日的60%;近1個月體重下降明顯,衣服和褲子明顯變大了;不能進食≥7天。有上述情況之一,應立即啟動營養治療。
何智映介紹,營養治療的最佳時機在手術前后,化療、放療前或開始的2周內開始。在這個時間內進行營養治療有助于維持體重,減輕化療導致惡心、嘔吐等消化道副反應,減輕放療導致的腸黏膜損傷。同時,在兩次放療化療之間也應堅持營養補充。
1、口服營養補充:
指口服營養液。簡單易行,經濟實惠,符合生理需求,是胃腸腫瘤患者的首選。
2、腸內營養支持:
指營養液或食物勻漿經胃腸管或胃腸造瘺口進入消化道的方式,營養素種類齊全,吸收好,有助于胃腸道功能恢復,并發癥少。
3、腸外營養支持:
指經血管輸注藥物營養補液,僅適用于完全性腸梗阻、嚴重吻合口漏、腸功能衰竭等無法經口進食或管飼的病人,費用較高,是無奈的選擇,僅作過渡使用。
有很多患者問到,都輸注了好幾瓶白蛋白,為何自己還缺營養?何智映介紹,由于腫瘤是一個消耗性疾病,惡性腫瘤吸收身體過多的營養,會造成人體的低蛋白血癥。輸注白蛋白一般用于疾病治療需要,屬于救急使用,能將患者血漿白蛋白水平提高到正常,不屬于營養支持手段。后期,患者依然需要依靠從食物中吸收合成白蛋白。
1.蛋白粉不能取代營養液
近年來,隨著現代人對健康美型的追求,蛋白粉逐漸受到各種運動健身愛好者的追捧。但對于胃腸腫瘤患者來說,只吃蛋白粉,對于改善營養狀況幫助不大。何智映醫生提醒,蛋白粉只能補充蛋白質,無其他營養素。在整體進食不足時,是不均衡的營養補充。
因此在營養不良時單獨使用蛋白粉難以發揮作用。蛋白粉需要多少量?如何搭配使用?都需要在專業營養醫生的評估下去使用。
要整體改善營養狀況,需要多種營養素的均衡吸收。營養液是按照國家標準,使用食品原材料制作的粉劑或液劑,稱為腸內營養制劑或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特醫食品),含有各類人體所需營養素,有多種疾病類型營養粉,適應身體不同代謝情況和胃腸功能,可以補充飲食不足或完全代替飲食,如嬰兒配方奶就是適合嬰兒使用的一種特醫食品。
2.湯水的營養價值極低
湯水屬于流質,但因有肉類、藥材等,被認為營養豐富。其實,湯水的營養價值極低!就算是老湯,90%以上的營養仍留在湯渣里。
3.無需盲目戒“發物”
“發物”是民間流傳的概念,且涉及的食物非常廣泛。其實科學上,不存在“發物”的說法。在醫學營養中,“發物”本質上可能導致食物過敏反應。因此,只要你術前經常吃的、沒有過敏反應的食物,術后都可以放心吃。
何醫生提醒,若因盲目地戒口發物,拒絕很多蛋白含量豐富的食物,只吃主食(粥、飯、粉面),反而造成營養狀況差而影響疾病康復。
胃腸腫瘤術后飲食三步走
每個階段嘗試進食后,少量多餐,每日可以安排5-8餐次,至少3天都沒有出現惡心、嘔吐、腹脹、腹痛、腹瀉等情況后,就可以到下一階段飲食,最后恢復到正常飲食。下面示范一份術后半流食的食譜:
何智映提醒,在出院后,患者同樣需要營養支持。對于術后體重丟失明顯(5kg以上)、本身體型較瘦的、術后需要進行放化療的患者,尤其是胃腸腫瘤患者,多伴有食欲不振,建議出院后繼續使用腸內營養液補充飲食不足的部分,每天可飲用2-3杯;胃部反應大的患者,可以少量多餐(每次50ml-100ml,安排5-8餐次)。
胃腸腫瘤患者,尤其是胃癌患者,應每兩周稱體重并記錄下來,定期于醫院營養門診就診,至少每3個月一次,養成長期口服補充營養的習慣。